先來看看加密貨幣產業的新聞。
(1)三大加密貨幣法案眾議院過關 幣圈迎里程碑(原文點此)
美國國會完成3大加密貨幣法案立法,分別為:GENIUS Act、CLARITY Act、Anti-CBDC Surveillance State Act。
編按:
[a]GENIUS Act主要用來規範美元穩定幣(加密貨幣中的美元)。 法案規定美元穩定幣發行商只能以美元、美國短期國債作為儲備,且與美元儲備率為100%。
[b]CLARITY Act主要用來界定數位金融商品的監管單位(CFTC(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)、SEC(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))。 法案規定的監管單位:加密貨幣為CFTC、數位證券為SEC、穩定幣為CFTC與SEC一起、NFT等其他商品非CFTC與SEC的監管範圍但仍需遵守相關法令。
[c]Anti-CBDC Surveillance State Act主要用來禁止政府在未經國會許可下發行CBDC(中央銀行數位貨幣)。 目的在防止政府透過CBDC來監視人民。
短評:
一個未違反善良風俗的新興產業與其打壓讓他無序發展,不如訂定一些基本原則來降低系統性風險。 美國的加密貨幣法案總算是走出正確的一步。
再來看看國際大廠的新聞。
(2)OpenAI、Google、Cognition 為何都想搶收購這家 AI 程式新創?(原文點此)
美國AI輔助程式設計工具公司Cognition AI宣布收購競爭對手Windsurf。
編按:
Windsurf原本是要由OpenAI以30億美元收購,但因OpenAI與大股東Microsoft的糾紛而遲遲無法達成最終協議,於是被Google攔胡,以24億美元挖角Windsurf核心團隊並取得其產品的技術授權,而Windsurf的剩餘資產也被Cognition AI併購。
短評:
近幾年來,美國監管機構對於大型企業的併購案並不友善,導致大型企業盡量避免進行併購,取而代之的是進行核心團隊的挖角。 由於對於許多前沿技術的公司來說,最重要的資產就是人才,一旦少掉核心團隊,公司估值會大幅降低,也就是說未被挖角的員工手上的股權價值會大幅減損。 新創公司未來若無法緩解這種疑慮,對於招募新員工會是一大問題。
(3)祖克伯宣布投資數千億美元建 AI 資料中心!Meta 全力衝刺超級智慧(原文點此)
Meta宣布將投資數千億美元建造AI資料中心,包含:Prometheus(1GW電力需求)、Hyperion(5GW電力需求)...等。
編按:
衡量AI資料中心規模的其中一項指標是電力需求,單位是W(Watt);1kW=1000W、 1MW=1000kW、1GW=1000MW。 一般小型辦公室約在kW等級,而目前市面上較大型的AI資料中心都在MW等級。 如此可見Meta AI資料中心的規模之大。
短評:
Meta不愧是由創辦人Mark Zuckerberg先生仍掌握經營權的企業,在AI落後的頹勢之下,補強動作十分迅速,不僅重金挖角AI人才,也重金投資AI運算資源。 未來一年,Meta的LLM(大型語言模型)有望重回領先梯隊。
(4)千萬不要質疑馬斯克有多中二,特斯拉 Robotaxi 服務範圍正在變大(原文點此)
Telsa宣布旗下自動駕駛計程車「Robotaxi」擴大在美國Texas州Austin的服務範圍。
編按:
[a]Tesla的Robotaxi目前只在美國Texas州Austin試營運。 Robotaxi的車輛是配備FSD Unsupervised版本的Model Y電動車,每輛車並配有安全監控員;每趟車資均一價4.2美元。
[b]Waymo的自動駕駛計程車已經在California州San Francisco、Los Angeles、Arizona州Phoenix、Texas州Austin(與Uber合作)營運;預計在California州San Jose、Georgia州Atlanta、Florida州Miami,以及New York City、Washington, D.C....等地推出服務。
[c]Waymo的自動駕駛計程車是採用高精度地圖來行駛,和Tesla的自動駕駛計程車預計要用純視覺行駛不同。 由於Waymo要進入一個新地區推出服務之前,需要繪製高精度地圖,因此投入成本較高,展點速度也會較慢。
短評:
Robotaxi甫上線3週就宣布擴大服務範圍,已經初步證明它的展點速度是大幅快於Waymo。 這對於Waymo來說不啻一大警訊。
最後來看看美國政府的新聞。
(5)川普准了!NVIDIA 將恢復對中銷售 H20,同推新特規版 RTX PRO(原文點此)
美國政府恢復Nvida向中國出口中國特製的降規版GPU H20。
編按:
美國和中國於6月達成臨時貿易協議,目前處於貿易戰休戰期。 美國已陸續解除EDA軟體、乙烷、噴射引擎、GPU...等出口管制;中國則開放稀土出口。
短評:
對於出口管制的看法一直都有兩派。 一派是主張完全禁止出口來大幅拖慢對方的短期發展,但以長期來說,會逼迫對方發展出自己的獨立技術。 一派是主張有限制的出口來稍微拖慢對方的短期發展,這樣一來可維持對方對於己方的依賴度,二來可利用這些收入來投資己方進而加速己方發展。 兩派都有各自的道理,怎樣拿捏才是王道。
(6)美與印尼達成貿易協議、關稅降至 19% 美貨品免稅(原文點此)
美國與印尼達成貿易協議,美國出口至印尼的貨品免稅,而印尼出口至美國的貨品關稅為19%。 此為目前美國貿易逆差國中的最低關稅稅率;英國出口至美國的貨品關稅10%則為美國貿易順差國中的最低關稅稅率。
編按:
[a]美國政府這波的關稅分為基礎關稅、對等關稅。 基礎關稅不分國家為10%,對特定國家還會額外加徵對等關稅。 此外,被依Trade Expansion Act of 1962第232條款課稅的商品(鋼鐵與鋁及其衍生品(50%)、汽車及汽車零組件(25%)、銅及關鍵礦物(50%)),稅率不會與基礎關稅、對等關稅疊加。
[b]關稅原定07月09日的生效日期延至08月01日,暫停期間各國只課基礎關稅。 各國在這段期間可繼續談判以降低對等關稅稅率。
[c]美國政府主要貿易夥伴的關稅稅率大抵確定,包含:英國(10%)、印尼(19%)、越南(20%)、菲律賓(20%)、日本(25%)、南韓(25%)、馬來西亞(25%)、墨西哥(30%)、歐盟(30%)、印尼(32%)、加拿大(35%)、泰國(36%)、柬埔寨(36%)、巴西(50%)...等。
[d]中國和美國尚未達成協議,不過目前處於休兵期,關稅為10%,另須課20%芬太尼關稅。
[e]其他重要貿易夥伴只剩:台灣、印度關稅尚未決定。
[f]其餘尚未公布關稅的貿易夥伴關稅約在15%~20%之間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