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來看看國際大廠的新聞。
(1)終於來了:Amazon 推出自家 AI 升級語音助理 Alexa Plus(原文點此)
Amazon推出生成式AI語音助理「Alexa Plus」,預計相容於大部分Alexa設備;月費19.99美元,Amazon Prime會員(月費14.99美元)則可免費使用。
編按:
Alexa Plus使用的生成式AI除了Amazon自家的Nova模型之外,還有來自於Anthropic...等第3方AI模型,所以會比原本的非生成式AI語音助理「Alexa」能執行更多任務。 此外,若是搭配在擁有相機的Alexa設備上,還可利用相機來分析畫面。
短評:
生成式AI要落地最終還是要看終端裝置。 目前Apple(iOS裝置)、Google(Android裝置)、Meta(Ray-Ban Meta智慧眼鏡)、Amazon(Alexa智慧家居裝置),這幾家科技大廠有終端裝置的優勢。 接下來就看看他們怎麼好好利用自己的優勢了。
(2)台積電宣布美國投資增至 1,650 億美元,建三座晶圓廠與兩座先進封裝廠(原文點此)
(3)台積電布局美國晶片產業最佳解?不買英特爾股權、不繳高稅,戰術背後一石二鳥(原文點此)
台積電宣布擴大在美國Arizona州的投資,將額外投入1000億美元蓋3座晶圓廠、2座先進封裝廠、1座研發中心。 不過,尚未有詳細時間表。
編按:
此前,台積電已核定投資650億美元於Arizona州蓋3座晶圓廠,不過由於沒有先進封裝廠,所以晶片製造出來若需先進封裝,還是需要運回台灣封裝。
短評:
美國目前已把晶片本土製造列入戰略目標,無論用什麼手段,最後就是要達成。 所以,與其和美國硬碰硬,最後被迫接受不可控的結果,不如一開始就做些可控制的犧牲。 台積電此舉可說是很明智的選擇。
接下來看美國政府的新聞。
(4)關稅戰升級,中國:無論什麼戰都將戰到底(原文點此)
美國總統Donald Trump先生簽署行政命令,將2月對所有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由10%提高為20%。 作為反擊,中國對美國加徵10%至15%關稅的商品則由原本的液化天然氣、煤炭、農業機械...等,擴大至小麥、玉米、大豆、棉花、雞肉...等農產品。
編按:
[a]美中貿易戰前一輪是在2018年,當時美、中雙方各對對方的商品課徵10%~25%的關稅。 不過由於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商品較多,受到的影響較大。
[b]這輪貿易戰是從2025年02月開始。
(5)川普公布美國加密貨幣儲備計畫,將納入 XRP、SOL、ADA 等幣種(原文點此)
(6)川普簽署戰略比特幣儲備命令,不花錢買加密儲備,BTC 下殺至 84K(原文點此)
美國總統Donald Trump先生計畫將BTC(比特幣)、ETH(以太幣)、SOL、XRP、ADA,5種加密貨幣列入美國加密貨幣儲備。 這些儲備預計將來自於美國政府沒收的資產,而不會投入額外資金購買。
由於上週停刊的緣故,在此補充一下上週的新聞。
(1)Bybit 遭受加密貨幣史上最嚴重駭侵 損失近 15 億美元(原文點此)
加密貨幣交易所Bybit遭竊,損失近15億美元的ETH資產;目前調查認定是北韓駭客團體所為。 此為加密貨幣史上損失最大金額的單一案件。
編按:
[a]Bybit為全球前5大加密貨幣交易所。
[b]Bybit這次遭駭之後,有同業貸款給他ETH資產救急,用戶信心暫時有穩住。
(2)「有想法」的 GPT-4.5 登場,GPU 算力受限先供 ChatGPT Pro 用戶(原文點此)
OpenAI推出新款大型語言模型「GPT-4.5」。 此模型為OpenAI目前為止最大的模型,但並非最先進的模型;特點是與人對話更加的像人,而且Hallucinate(幻覺,也就是亂回答)的機率也降低。 由於GPT-4.5需要大量運算資源,所以早期只開放Plus版、Pro版付費會員使用,而每次API(外部軟體存取GPT-4.5的介面)調用的費用也是其他版本GPT的2倍以上。
短評:
GPT-4.5重點是在與人的情感連結,所以在效能、費用上,比起其他版本GPT競爭力都不太夠。 個人認為GPT-4.5比較像是一個GPT轉型的過渡產品,未來產品可能會在與人的情感連結下更多功夫。
留言
張貼留言